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均瑶,以及王均瑶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Q1:
死亡是人人都想远离的,但即使积累了大量财富,仍旧逃不开死亡的魔掌,比如很多富豪仍旧会英年早逝。我知道的有三位,他们分别是中国前首富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他们都是在40岁左右去世的,虽然拥有钱财,但仍旧逃不开死亡。
中国前首富王均瑶在2004年病逝,因为患有肠癌,医治无效,年仅38岁。王均瑶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曾创办温州均瑶乳品公司,获得过"第十一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 为社会创造了很多财富,虽然寿命不长,但实现了人生价值,一生勤劳,操劳过度,因病早逝。
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也是因健康原因病逝,年仅37岁,是急性脑血栓。也是一位浙江的富豪商人,大家纷纷感慨,又一位王均瑶。南民是辞去公职经商的,需要极大的勇气放弃稳定的铁饭碗,经商后勤劳努力,闯出了一番天地,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虽然早逝,但生命的厚度足以弥补长度的不足。
2008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可以说非常的年轻,但疾病不分人,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同仁堂这种做药物的企业,也不能挽救自己的的董事长。所以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留有遗憾。
这些英年早逝的富豪告诉我们,健康最重要,生命最重要,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劳逸结合。财富可以创造,但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 ,以后的人生要开朗乐观的迎接挑战。
Q2:
他是均瑶集团的创始人,叫王均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8年,但是在38年里,他建立了三家上市公司,并且积累到了110亿资产留给了自己的17岁儿子。
用生命换来3家上市公司
王均瑶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非常落后的乡下,当时乡下的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幻想,那就是他还想成为一位飞行员。然而,由于家庭对他的学校没有支持,他只能停学回家。当然,他和一些朋友去了一家印刷厂当采购员。他开始时不时地做生意,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各地购买自粘胶。环游世界的过程中,王均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38岁患癌早早去世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与同乡几个伙伴在湖南长沙打拼。既然约好一起回家,却因为买不着火车票,正在一筹莫展时,就有人提出要包一辆大巴回温州。于是同行的几个伙伴租了一辆豪华大巴,坐车从长沙回到了温州。
在回家途中,王均瑶抱怨汽车开得太慢坐久了腰酸背痛,他的这个抱怨让同乡的一位好友听到之后,就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怎么不包飞机回家呢?这一句话一说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均瑶内心就开始想了起来,既然可以包大巴包船,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这一个想法一直在他脑海里徘徊,过完年他就直接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来到民航局了解相关的情况。当时他问民航局的领导,为什么不开通一条从温州到长沙的航班呢?他就向民航局的领导提出他要承包这一条航线。于是双方合作就开始进行了起来,温州到长沙的包机航线也终于开通了,王均瑶也成为了包飞机的第一人。
留下110亿给17岁儿子
可2004年王均瑶因劳累过度,不幸患上了肠癌,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恶化,那个时候的他事业已经达到了巅峰。但奈何身体扛不住,最终住进了上海的瑞金医院接受治疗,金钱已经买不了健康,在11月份的时候他还是英年早逝了,享年38岁。
可以说他是用健康换来了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温州均瑶乳品公司、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这三家上市公司。在他离世的时候,这三家公司的市值约110亿,他全部交给了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
Q3:
普鲁塔克曾说:“衡量人生的标准,要看是否有意义,而不是看起来有多长”。若在一个固定的生命长度里,一个人能有所作为,不负年华,那么人生自然就有了更好的意义。
但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里,生命的烛火燃烧到了终点,撒手人寰时身后余下无尽的悲凉,人生留下的意义是不是也就付之一炬了?
在中国的商业顶尖领域,早已不见王均瑶这个名字,但这个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的人,缔造的传奇至今许多人都无法超越。
他25岁时就靠一己之力成为浙江首富,38岁时却因劳累过度逝世,提起来只能说令人叹惋。所以,人生到底该十年如一日地拼命,还是见好就收,甘愿回归平淡呢?
少年生涯
王均瑶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为长子,王均瑶肩上总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自小就帮着父母照顾几个年幼的弟弟。
虽然出身贫寒,但王均瑶的眼光总是向上看的,他渴望走出小山村,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开拓自己的天地。这样的志气从没有被生活消磨殆尽过。
因为家里实在是一贫如洗的境况,王均瑶15岁时就辍学外出打工了。他进入温州当地一家印刷厂打工。
后来,他与厂里一位销售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成为了朋友,跟着师傅学习怎样推销东西。
两个人天南地北地跑业务、做推销,期间,王均瑶不断磨练自己,慢慢地也成为一个销售的能手,还拥有自己的关系网,能拿到许多企业订单。在工作中稍稍站稳脚跟后,王均瑶便将弟弟们从家里带出来做生意。
王均瑶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在商场上做得风生水起,渐渐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家里的生活也好了起来。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会在未来打拼出一片人人惊羡的高地。
包飞机创业
1990年,王均瑶和老乡一起坐大巴从长沙回温州过年,因为城市间路途遥远,坐大巴很不舒适,王均瑶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坐飞机回家就好了。”
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干脆包飞机回家好了,自由又舒服。”王均瑶一听,包飞机的大胆念头浮现在他脑海中,他觉得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做成了,那必定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王均瑶了解到民航局认为温州和长沙之间来往的人少,所以两地之间没有航线,但王均瑶却不这么想,身边有许多温州老乡到长沙打工的,要说客流量少没什么道理。
王均瑶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又不断从民航局打探消息,经过不懈的努力,王均瑶终于成功承包了第一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线。第二年,王均瑶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也就是温州天龙包机公司,成为了国内包机第一人。这在当时是引起各界轰动的事。
王均瑶的公司前后开通了五十多条航线,这印证了他的想法,承包飞机确实财富不断。公司也有过不断亏本的时期,但王均瑶始终都咬牙坚持,他相信民航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在他的坚持下,公司又从五十多条航线发展到了一百多条。
那时,王均瑶25岁,但已靠着发展民航赚到了115亿身家,成为浙江首富。谁能想到,他曾经只是个来自小山村的一穷二白的少年呢。
发展各行各业
年轻气盛的王均瑶并不想止步于民航业,他想打造的是一个丰富多彩,雄霸一方的商业帝国。
1993年,王均瑶发现乳品行业的商机,投身乳业经营,在全国各地建立乳业生产基地,创建温州均瑶乳品公司,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打造优质乳品。
当时,中国的乳品行业并无多少知名品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营养补给的需求又有大幅度的提升,王均瑶可以说是看准了市场的走向,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乳品公司越做越大,渐渐成为了知名品牌。1994年,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王均瑶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正在崛起。
集团拿下了温州出租车的经营权,又发展起宾馆业,多元、多产业的集团化经营格局形成。
1999年,王均瑶为了公司有更长足的发展,决定将公司总部迁到上海。他在浦东征地200亩,建设均瑶集团总部。从此,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在上海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的繁华都市生根发芽。
时光进入了20世纪,房地产成为一个香饽饽一般的发展领域,许多企业都选择进军房地产,企图从当中分得更多的市场资本,王均瑶也不例外。
2001年,他拿下了上海徐家汇的烂尾楼,正式宣布进军房地产。当时,那个地段的楼盘不被所有人看好,但经过王均瑶的改造和重建,原本荒凉的烂尾楼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让他狂赚了一亿多元。随后,均瑶集团又收购了无锡商业集团。
英年早逝
自从开始创业以来,王均瑶基本上都是在超负荷地工作,拼命地想让自己的公司发展到更大的规模,但永远都没有满足。
王均瑶是个商业奇才,但无限光辉的背后是连续多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不间歇工作,以及丝毫不规律的生活。
极大的工作强度最终还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3年,王均瑶得知自己患了肠癌,并且已到晚期,但他并未公开病情,而是留下遗嘱,拖着病体继续工作。
2004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商界奇才在医院病逝,年仅38岁。
王均瑶留下的商业帝国由弟弟们打理,他们不辜负哥哥的期望,不断让企业更加欣欣向荣。他留下了110亿元左右的遗产,让17岁的儿子继承,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想必会继承父亲的遗志,让他的商业帝国始终屹立不倒。
王均瑶在住院时回顾自己的一生,留下满腹遗憾,发出了后悔的感叹。后悔在于他深知这辈子是如何以乘风破浪之势收获许多成功,但他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他习惯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淡无趣,精神层面全然是一片荒地。到濒死之时,他才深感无力后悔。
王均瑶若还活着,兴许是和马云、王健林等辈齐名的商界大佬,但无奈逝者已矣,再多的惋惜也无法挽回一种陨落。
讽刺的是,最近王均瑶这个名字又被人摆到了潮头,起因在于他的妻子带着19亿的资产嫁给这位司机,有板有眼,不过已经被证明是谣言。
我们也许不甘平凡,种下一株花后就想种一个花园,有了花园之后又想要一片森林,如此这般永无止境,但物质的财富永远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只有精神才能在这世间永存。
有时不妨停下来,去嗅嗅这个世界的芬芳,充盈自己的内心,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为何不能给自己潇洒自在的日子呢?
Q4: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你已经年过古稀,回想起这一生关于自己的记忆,最让你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浙江首富王均瑶,堪称浙江商界巨子,38岁时就已坐拥38亿资产,可是他的生命却也永远停止在了这一刻。
创业契机——如何成为亿万富豪
1990年,王均瑶在和老乡相约一起回乡,因为城市之间距离遥远,交通工具选择和花费时间上面都显得十分的繁琐,需要消耗掉很许多精力和时间。王均瑶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坐飞机直接回家就好了。”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包一架飞机岂不是更好,那样多舒服啊。”谁知道朋友随口说的一句竟给了王均瑶一个创业的机会。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天马行空的事情,是因为人们有困扰,所以就会有所需求,而有需求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市场。
王均瑶起初先是去民航局了解了一下温州到长沙之间没有开设航线的原因,知道是他们认为两地之间人流来往较少,没有开设航线的必要。可王均瑶并不这样想,像自己这样的打工人比比皆是,只是客流量少这个理由并没什么道理。
王均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从民航局打探消息,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承包下了第一条从长沙飞往温州的航线。而后,王均瑶创办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名作温州天龙包机公司,王均瑶也随即成为了国内包机第一人,这在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更多的人发现了财富的道路,因此而备受启发。
王均瑶所在的公司在这之后累计开通了五十多条航线,即使公司有时候也会面临一些亏本的时期,但是因为王均瑶自身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个性,始终都在咬牙坚持着,继而公司的航线从五十多条上升到了一百多条,惠及了像曾经的他那样被回家所困扰着的人群。
那时的王均瑶也才25岁,却已经成为了身家115亿的浙江首富。
性格造就命运
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六零后,王均瑶是个地道的浙江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阶层,而王均瑶身为一家之长,他的肩上总是要比常人多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因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它从小就能够主动去帮助父母打点家里的一切琐事,帮忙照看几个尚且年幼的弟弟。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王均瑶的目光总是向上看的,他一直渴望能够走出去,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求属于自己的价值。相反的,这样的想法也并没有因为当时的生活窘境所消灭,他立下志气,一定会让自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王均瑶十几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当过相关印刷方面的销售,并且经常和厂里一位资历丰富的师傅学习相关技能,而后两人一起走南闯北的跑业务、拉客户。王均瑶不断的在逆境中磨练着自己,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关系网,事业也越来越蒸蒸日上。在事业上有了起色之后,王均瑶也不忘记带弟弟们出来一起打拼做生意。
也是因为他的不服输的干劲造就了他后来的成就。正巧当时碰上改革开放的好机会,王均瑶在商场上生意开始做的风生水起,渐渐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
跨行业发展,事业规模扩大
野心勃勃的王均瑶并不想止步于民航业,1993年,他优先发现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商机,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下,进而投身乳业行业,在全国各地建立乳制品制造生产基地,创建了名为温州均瑶乳品公司,并且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打造出各种相关品牌的优质乳品供国人饮用。
在当时的中国乳业发展并无多少起色,知名品牌少之又少,能够被消费者叫得出名字的寥寥无几,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幅度提升,王均瑶的商机发现的很是时候,很快就打开了国内的乳制品市场。
随后在王均瑶亲力亲为的经营之下,均瑶乳制品产业发展位居国内乳制品行业前列。1994年,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意味着他在商业上有了一席之地。
集团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收购看温州出租车的经营权,以及宾馆行业等。集团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产业经营模式。
病魔缠绕依然坚持工作
王均瑶从做销售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的成绩斐然,即使是身家过亿,却也事事亲为。可是光环的背后是他连续多年每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的不间歇工作,以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认真拼命工作的他,常常因为工作忘记吃饭、睡眠不足,这样的高强度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3年,王均瑶得知自己患了肠癌,已是晚期的他恍然发觉这一生并没有好好陪伴过妻子、孩子,他确实是想要在家陪伴他们,可是真正呆在家里又让他放心不下工作。
后来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王均瑶依然去到了他热爱的工作环境中,从查出肠癌后仅一年,2004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商业奇才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年仅38岁。
王均瑶在自己住院期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总觉遗憾。后悔自己虽然在事业上荣获许多成功,但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太少。他习惯性的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淡,或许只有投身工作,才能让他自己忘掉自己内心的孤独吧。
结语
我们常常说,总是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顿悟。可是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只有奋斗,也需要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中那些美好而又琐碎的事。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然后好好去爱身边的人,说多了的那句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却也总是留下些许遗憾。那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还要记得,不要回头,向前看。
Q5: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中国合伙人》
地上是金灿灿的六便士,天空中却悬挂着一轮皎洁清冷的月亮,这一轮月亮就是梦想的化身。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获得了前进的方向,才有了坚持的力量,才有了超脱凡俗的高度。在不同人眼中,梦想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但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王均瑶便是依靠着年少时的梦想坚持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终成为温州商界传奇人物。
寻找“灯塔”
王均瑶少时家中贫困,再加上自己是第一个孩子,理应承担起对家中兄弟的照顾,便辍学经商,早早步入社会。十五岁那年,带着两个弟弟卖“不干胶”谋求生活。
后来正值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下海从商的浪潮,王均瑶目光尖锐,长远地看到其中利害,果断加入下海大军。几年下来,攒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敢于追梦
如顾城所言: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王均瑶带着一腔孤勇,直面黑暗,闯过荆棘。
上世纪90年代,偶然一次机会王均瑶与老乡包了一辆大巴回家过年。当时的大巴车并没有现在的舒适和便捷,这让他想起了在报纸上报道过的飞机,随口一说要是有飞机就好了。
说完后,同车的老乡听见了都取笑王均瑶痴人说梦,毕竟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连购买车票都很难,单凭王均瑶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子,坐飞机明显不现实。
但王均瑶并没有因为那些嘲笑和奚落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更加上了心,一个愈加清晰的想法——承包飞机,在他脑海中疯狂扎根,挥之不去。他认为自己值得去做这件事,并且一定能做好。
有心人终圆梦
从那之后,王均瑶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四处走访,探寻承包飞机的商机。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25岁的他找到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飞机的想法,这在当时令负责人诧异不已,因为在那之前,从未有人前来与他们洽谈过此类业务。
最后顺利敲定承包业务后王均瑶并没有停下休息,而是继续奔波忙碌,成功敲下一百多个图章,承包下第一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在当时轰动一时,以至于当年媒体用“温州农民兄弟胆大包天”来形容他的举动。次年,王均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公司。
众望所归,王均瑶成为中国承包飞机的第一人,承包飞机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一直传至国外,让世界都为之一震。
王均瑶成立公司后不久,又想办法开通了五十余条飞行航线,让坐飞机回家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切切实实地落在百姓的头上。如今的均瑶集团旗下航空公司已开通一百二十余条国内外航线,年运输旅客人次数现已达到千万。
事实证明,王均瑶的眼光足够长远,承包飞机绝非只是一时兴起,其中有着无限的商机与利润。后来媒体采访时王均金坦言,当初之所以能抓住航空业机遇,靠的正是温州人打拼天下的创业欲望。
毋庸置疑,王均瑶所取得的一切都是自己该得到的。无论是企业文化亦或者是人格品德,他都是十分优秀的存在,其不轻易言弃的意志更加快了他成功的脚步。试想倘若他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深厚的积累,没能战胜迷茫与磨练,那么所有自以为是的努力,都是缘木求鱼。对比之下,王均瑶的不放弃,不言弃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打造商业帝国
占据航空市场后,王均瑶的公司几年内便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扩张成长,顺应当时的改革大潮,逐渐形成了集团化经营管理。后来“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王均瑶决定填补国内奶制品的空白。
在乳业经营方面进行投资,寻找优质奶源,引进国外优秀技术,在全国开设乳业生产基地,这便是他在乳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后来依靠优良的品质,逐渐做大做强了乳业的品牌,同时又开展宾馆,汽车等其他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多元化。
20世纪末他决定到上海发展,在浦东征地200亩,作为均瑶集团总部,而后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收购了徐家汇的烂尾楼,独特眼光买下烂尾楼净赚1亿,成立无锡商业集团,慢慢拓展房地产业,一步步让均瑶集团走向一座座高峰。
心怀责任
苏洵曾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王均瑶便是一个这样的贤者,有着一颗仁义的心。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事业成就上,还有他所参加的活动中。
王均瑶非常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积极承担企业家的义务,积极投资慈善事业。他参加过“三峡光彩事业行”去支援三峡建设,去西部投资建设奶厂,给西部提供就业。多次对中国贫困地区进行人力物力支持保障。王均瑶作为杰出代表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其为国挣得的荣誉与名声,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国外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偏见。
英年早逝
20世纪初,在王均瑶三十多岁,正值青年,大展身手的时候,此时名利双收的王均瑶却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8岁。可他的奉献和给中国带来的价值之大,是难以估量的。
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多少人选择轻如鸿毛的走完世间,而又有多少人选择人生意义大于泰山的过完短暂的“弹指一瞬”,而这,不就正是印证是否献出自我力量、对社会做出贡献、展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吗?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王均瑶做到了,他的生命的每一刻都在发光发热,充满着意义。直至今日,人们谈起他仍记得他的辉煌成就,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奋发向前。
Q6:
2004年11月13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了"经济英雄"王均瑶的丧礼,当时有1000多名群众冒雨前来见王均瑶最后一面。大堂内悬挂的一对挽联,"忆当年胆大包天名震四海成改革英雄,看今朝英年早逝声撼神州得百年美誉",32个字,道尽了他灿烂辉煌而又因病早逝的一生。
中国包飞机第一人
王均瑶,1966年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一个贫穷家庭,一家7口全靠父亲出海打鱼为生。为了摆脱贫穷,16岁的他,便带着两个弟弟离开了村子,去外面闯荡。王均瑶脑子从小就很灵活,对算数也是特别的擅长。因此,离开村子不久后,他们靠着卖"不干胶"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的他们带着这笔钱下海经商。经过 几年的努力打拼,他们终于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同老乡们一起回老家过年,可他们没有买到火车票,于是一起包了辆大巴回家。一路上的颠簸不停,让疲惫不堪的王均瑶感叹"汽车真慢",听了这句话的老乡,挖苦起了王均瑶"飞机快,你可以包飞机回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乡们随意吐槽他的一句话,引发了他的想法——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飞机理论上应该可以承包。
当他把想法告诉同车老乡的时候,他们都嘲笑他荒诞不经,连飞机票都买不到的人,那来的本事去包飞机。当大家都把这当笑话的时候,只有王均瑶一人把它记在了心里,时刻暗示着自己一定要做成"包飞机"。过完春节后,王均瑶就马不停蹄地赶赴长沙,走进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长沙至温州的航线的想法。在听完他的想法后,民航局的工作人员都惊叹不已,毕竟从没有人跟他们谈过此类业务。
经过几番洽谈后和前后奔波,王均瑶成功了。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民航机从长沙飞往了温州,这是王均瑶承包线路来的第一次飞行,也是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第一次飞行。承包长沙到温州航线的第一年,王均瑶就挣了2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一鼓作气,短短的一个月内相继承包了400多个航班,并在1992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消息很快就遭到了国内外媒体的纷纷报道,他的举动让世人都为之感慨,他也因此赢得了"胆大包天"的个人品牌。
进军乳业,走品牌路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均瑶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中国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的报道,他的敏锐让他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改革开放必定会让中国在不久后富起来,那时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将不再满足于"量",而是过度于"质",而牛奶正是"质"的体现。说干就干,1994年,王均瑶成立了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王均瑶要求从牛奶生产基地到成品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并利用高科技技术大大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之后更是斥资上亿在湖北宜昌打造了一个年生产能力达80000吨、年产值达6亿元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有长远目光的王均瑶意识到乳制品在未来将会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要打破这一局面,唯有走品牌路线:品牌先行,赢利后到。之后,他在拍卖市场上以均价6.8万的价格获得了80辆市区出租车的经营权。他人都以为王均瑶进军出租车行业,而实际,他只是为了走品牌路线,提升品牌知名度。他把自家的品牌"印"在了出租车上,让司机都穿着有"均瑶"二字的统一的服装。随着出租车的满街跑,"均瑶"的品牌在温州已是家喻户晓。"品牌先行,赢利后到",航空、乳业带给了王均瑶丰厚的回报,年仅25岁的他便以115亿的身价成为了浙江首富。
买下烂尾楼净赚一亿
1999年,上海大开放,王均瑶将公司移到了上海,打算在上海闯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到上海不久后,王均瑶就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2002年,他以5.5亿元的价格拿下徐家汇的一栋烂尾楼。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王均瑶鲁莽的决定,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妙之举。
拿下烂尾楼的王均瑶,着手对它进行了改造,把它的地理位置价值发挥到最大。这座烂尾楼也在王均瑶的精明下"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的前身——金汇大厦。王均瑶也凭借此绝妙之举,净赚了一个亿。
因病早逝
作为出色的企业家,自然而然是要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均瑶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度担任了15个社会职务,其中不乏一些忙碌而又重要的,他也因此让自己丝毫没有可以片刻休息的机会。每天都像一台不知疲劳的机器,工作十几小时,作息也及其不规律。
2003年的一天,王均瑶因为肚子剧痛,便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食道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均瑶万念俱灰。回望王均瑶的创业生涯,多少的苦难他都熬过去了,如今因病而匆匆结束这一切,多少令人有点唏嘘。
他得病是过度操劳导致的,倘如当时肯全身而退,专心治病,控制住病情不是不可能的事。可他不想"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他放不下工作,放不下成为 "大陆李嘉诚"的理想。为此,他选择了继续工作。
2004年7月,因为病情的加重,王均瑶被送进了上海瑞金医院。不想让公司处于不利的王均瑶,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病情。不久后他进行了第一次的手术,身体变得明显的消瘦了,为了不让别人怀疑,他谎称自己最近是在减肥。
天妒英才,手术不久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了,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什么已经到终点了。之后不久,王均瑶就制定了遗嘱,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了两位弟弟。
2004年11月7日,王均瑶因患上癌症早逝,时年38岁。38岁——这个生命之花本该盛放的季节,王均瑶却猝然枯萎了。
关于王均瑶和王均瑶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王均瑶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温度2~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均瑶,以及王均瑶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Q1:
死亡是人人都想远离的,但即使积累了大量财富,仍旧逃不开死亡的魔掌,比如很多富豪仍旧会英年早逝。我知道的有三位,他们分别是中国前首富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他们都是在40岁左右去世的,虽然拥有钱财,但仍旧逃不开死亡。
中国前首富王均瑶在2004年病逝,因为患有肠癌,医治无效,年仅38岁。王均瑶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曾创办温州均瑶乳品公司,获得过"第十一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 为社会创造了很多财富,虽然寿命不长,但实现了人生价值,一生勤劳,操劳过度,因病早逝。
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也是因健康原因病逝,年仅37岁,是急性脑血栓。也是一位浙江的富豪商人,大家纷纷感慨,又一位王均瑶。南民是辞去公职经商的,需要极大的勇气放弃稳定的铁饭碗,经商后勤劳努力,闯出了一番天地,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虽然早逝,但生命的厚度足以弥补长度的不足。
2008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可以说非常的年轻,但疾病不分人,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同仁堂这种做药物的企业,也不能挽救自己的的董事长。所以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留有遗憾。
这些英年早逝的富豪告诉我们,健康最重要,生命最重要,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劳逸结合。财富可以创造,但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 ,以后的人生要开朗乐观的迎接挑战。
Q2:
他是均瑶集团的创始人,叫王均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8年,但是在38年里,他建立了三家上市公司,并且积累到了110亿资产留给了自己的17岁儿子。
用生命换来3家上市公司
王均瑶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非常落后的乡下,当时乡下的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幻想,那就是他还想成为一位飞行员。然而,由于家庭对他的学校没有支持,他只能停学回家。当然,他和一些朋友去了一家印刷厂当采购员。他开始时不时地做生意,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各地购买自粘胶。环游世界的过程中,王均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38岁患癌早早去世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与同乡几个伙伴在湖南长沙打拼。既然约好一起回家,却因为买不着火车票,正在一筹莫展时,就有人提出要包一辆大巴回温州。于是同行的几个伙伴租了一辆豪华大巴,坐车从长沙回到了温州。
在回家途中,王均瑶抱怨汽车开得太慢坐久了腰酸背痛,他的这个抱怨让同乡的一位好友听到之后,就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怎么不包飞机回家呢?这一句话一说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均瑶内心就开始想了起来,既然可以包大巴包船,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这一个想法一直在他脑海里徘徊,过完年他就直接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来到民航局了解相关的情况。当时他问民航局的领导,为什么不开通一条从温州到长沙的航班呢?他就向民航局的领导提出他要承包这一条航线。于是双方合作就开始进行了起来,温州到长沙的包机航线也终于开通了,王均瑶也成为了包飞机的第一人。
留下110亿给17岁儿子
可2004年王均瑶因劳累过度,不幸患上了肠癌,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恶化,那个时候的他事业已经达到了巅峰。但奈何身体扛不住,最终住进了上海的瑞金医院接受治疗,金钱已经买不了健康,在11月份的时候他还是英年早逝了,享年38岁。
可以说他是用健康换来了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温州均瑶乳品公司、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这三家上市公司。在他离世的时候,这三家公司的市值约110亿,他全部交给了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
Q3:
普鲁塔克曾说:“衡量人生的标准,要看是否有意义,而不是看起来有多长”。若在一个固定的生命长度里,一个人能有所作为,不负年华,那么人生自然就有了更好的意义。
但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里,生命的烛火燃烧到了终点,撒手人寰时身后余下无尽的悲凉,人生留下的意义是不是也就付之一炬了?
在中国的商业顶尖领域,早已不见王均瑶这个名字,但这个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的人,缔造的传奇至今许多人都无法超越。
他25岁时就靠一己之力成为浙江首富,38岁时却因劳累过度逝世,提起来只能说令人叹惋。所以,人生到底该十年如一日地拼命,还是见好就收,甘愿回归平淡呢?
少年生涯
王均瑶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为长子,王均瑶肩上总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自小就帮着父母照顾几个年幼的弟弟。
虽然出身贫寒,但王均瑶的眼光总是向上看的,他渴望走出小山村,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开拓自己的天地。这样的志气从没有被生活消磨殆尽过。
因为家里实在是一贫如洗的境况,王均瑶15岁时就辍学外出打工了。他进入温州当地一家印刷厂打工。
后来,他与厂里一位销售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成为了朋友,跟着师傅学习怎样推销东西。
两个人天南地北地跑业务、做推销,期间,王均瑶不断磨练自己,慢慢地也成为一个销售的能手,还拥有自己的关系网,能拿到许多企业订单。在工作中稍稍站稳脚跟后,王均瑶便将弟弟们从家里带出来做生意。
王均瑶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在商场上做得风生水起,渐渐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家里的生活也好了起来。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会在未来打拼出一片人人惊羡的高地。
包飞机创业
1990年,王均瑶和老乡一起坐大巴从长沙回温州过年,因为城市间路途遥远,坐大巴很不舒适,王均瑶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坐飞机回家就好了。”
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干脆包飞机回家好了,自由又舒服。”王均瑶一听,包飞机的大胆念头浮现在他脑海中,他觉得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做成了,那必定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王均瑶了解到民航局认为温州和长沙之间来往的人少,所以两地之间没有航线,但王均瑶却不这么想,身边有许多温州老乡到长沙打工的,要说客流量少没什么道理。
王均瑶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又不断从民航局打探消息,经过不懈的努力,王均瑶终于成功承包了第一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线。第二年,王均瑶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也就是温州天龙包机公司,成为了国内包机第一人。这在当时是引起各界轰动的事。
王均瑶的公司前后开通了五十多条航线,这印证了他的想法,承包飞机确实财富不断。公司也有过不断亏本的时期,但王均瑶始终都咬牙坚持,他相信民航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在他的坚持下,公司又从五十多条航线发展到了一百多条。
那时,王均瑶25岁,但已靠着发展民航赚到了115亿身家,成为浙江首富。谁能想到,他曾经只是个来自小山村的一穷二白的少年呢。
发展各行各业
年轻气盛的王均瑶并不想止步于民航业,他想打造的是一个丰富多彩,雄霸一方的商业帝国。
1993年,王均瑶发现乳品行业的商机,投身乳业经营,在全国各地建立乳业生产基地,创建温州均瑶乳品公司,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打造优质乳品。
当时,中国的乳品行业并无多少知名品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营养补给的需求又有大幅度的提升,王均瑶可以说是看准了市场的走向,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乳品公司越做越大,渐渐成为了知名品牌。1994年,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王均瑶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正在崛起。
集团拿下了温州出租车的经营权,又发展起宾馆业,多元、多产业的集团化经营格局形成。
1999年,王均瑶为了公司有更长足的发展,决定将公司总部迁到上海。他在浦东征地200亩,建设均瑶集团总部。从此,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在上海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的繁华都市生根发芽。
时光进入了20世纪,房地产成为一个香饽饽一般的发展领域,许多企业都选择进军房地产,企图从当中分得更多的市场资本,王均瑶也不例外。
2001年,他拿下了上海徐家汇的烂尾楼,正式宣布进军房地产。当时,那个地段的楼盘不被所有人看好,但经过王均瑶的改造和重建,原本荒凉的烂尾楼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让他狂赚了一亿多元。随后,均瑶集团又收购了无锡商业集团。
英年早逝
自从开始创业以来,王均瑶基本上都是在超负荷地工作,拼命地想让自己的公司发展到更大的规模,但永远都没有满足。
王均瑶是个商业奇才,但无限光辉的背后是连续多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不间歇工作,以及丝毫不规律的生活。
极大的工作强度最终还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3年,王均瑶得知自己患了肠癌,并且已到晚期,但他并未公开病情,而是留下遗嘱,拖着病体继续工作。
2004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商界奇才在医院病逝,年仅38岁。
王均瑶留下的商业帝国由弟弟们打理,他们不辜负哥哥的期望,不断让企业更加欣欣向荣。他留下了110亿元左右的遗产,让17岁的儿子继承,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想必会继承父亲的遗志,让他的商业帝国始终屹立不倒。
王均瑶在住院时回顾自己的一生,留下满腹遗憾,发出了后悔的感叹。后悔在于他深知这辈子是如何以乘风破浪之势收获许多成功,但他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他习惯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淡无趣,精神层面全然是一片荒地。到濒死之时,他才深感无力后悔。
王均瑶若还活着,兴许是和马云、王健林等辈齐名的商界大佬,但无奈逝者已矣,再多的惋惜也无法挽回一种陨落。
讽刺的是,最近王均瑶这个名字又被人摆到了潮头,起因在于他的妻子带着19亿的资产嫁给这位司机,有板有眼,不过已经被证明是谣言。
我们也许不甘平凡,种下一株花后就想种一个花园,有了花园之后又想要一片森林,如此这般永无止境,但物质的财富永远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只有精神才能在这世间永存。
有时不妨停下来,去嗅嗅这个世界的芬芳,充盈自己的内心,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为何不能给自己潇洒自在的日子呢?
Q4: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你已经年过古稀,回想起这一生关于自己的记忆,最让你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浙江首富王均瑶,堪称浙江商界巨子,38岁时就已坐拥38亿资产,可是他的生命却也永远停止在了这一刻。
创业契机——如何成为亿万富豪
1990年,王均瑶在和老乡相约一起回乡,因为城市之间距离遥远,交通工具选择和花费时间上面都显得十分的繁琐,需要消耗掉很许多精力和时间。王均瑶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坐飞机直接回家就好了。”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包一架飞机岂不是更好,那样多舒服啊。”谁知道朋友随口说的一句竟给了王均瑶一个创业的机会。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天马行空的事情,是因为人们有困扰,所以就会有所需求,而有需求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市场。
王均瑶起初先是去民航局了解了一下温州到长沙之间没有开设航线的原因,知道是他们认为两地之间人流来往较少,没有开设航线的必要。可王均瑶并不这样想,像自己这样的打工人比比皆是,只是客流量少这个理由并没什么道理。
王均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从民航局打探消息,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承包下了第一条从长沙飞往温州的航线。而后,王均瑶创办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名作温州天龙包机公司,王均瑶也随即成为了国内包机第一人,这在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更多的人发现了财富的道路,因此而备受启发。
王均瑶所在的公司在这之后累计开通了五十多条航线,即使公司有时候也会面临一些亏本的时期,但是因为王均瑶自身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个性,始终都在咬牙坚持着,继而公司的航线从五十多条上升到了一百多条,惠及了像曾经的他那样被回家所困扰着的人群。
那时的王均瑶也才25岁,却已经成为了身家115亿的浙江首富。
性格造就命运
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六零后,王均瑶是个地道的浙江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阶层,而王均瑶身为一家之长,他的肩上总是要比常人多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因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它从小就能够主动去帮助父母打点家里的一切琐事,帮忙照看几个尚且年幼的弟弟。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王均瑶的目光总是向上看的,他一直渴望能够走出去,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求属于自己的价值。相反的,这样的想法也并没有因为当时的生活窘境所消灭,他立下志气,一定会让自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王均瑶十几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当过相关印刷方面的销售,并且经常和厂里一位资历丰富的师傅学习相关技能,而后两人一起走南闯北的跑业务、拉客户。王均瑶不断的在逆境中磨练着自己,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关系网,事业也越来越蒸蒸日上。在事业上有了起色之后,王均瑶也不忘记带弟弟们出来一起打拼做生意。
也是因为他的不服输的干劲造就了他后来的成就。正巧当时碰上改革开放的好机会,王均瑶在商场上生意开始做的风生水起,渐渐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
跨行业发展,事业规模扩大
野心勃勃的王均瑶并不想止步于民航业,1993年,他优先发现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商机,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下,进而投身乳业行业,在全国各地建立乳制品制造生产基地,创建了名为温州均瑶乳品公司,并且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打造出各种相关品牌的优质乳品供国人饮用。
在当时的中国乳业发展并无多少起色,知名品牌少之又少,能够被消费者叫得出名字的寥寥无几,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幅度提升,王均瑶的商机发现的很是时候,很快就打开了国内的乳制品市场。
随后在王均瑶亲力亲为的经营之下,均瑶乳制品产业发展位居国内乳制品行业前列。1994年,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意味着他在商业上有了一席之地。
集团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收购看温州出租车的经营权,以及宾馆行业等。集团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产业经营模式。
病魔缠绕依然坚持工作
王均瑶从做销售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的成绩斐然,即使是身家过亿,却也事事亲为。可是光环的背后是他连续多年每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的不间歇工作,以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认真拼命工作的他,常常因为工作忘记吃饭、睡眠不足,这样的高强度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3年,王均瑶得知自己患了肠癌,已是晚期的他恍然发觉这一生并没有好好陪伴过妻子、孩子,他确实是想要在家陪伴他们,可是真正呆在家里又让他放心不下工作。
后来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王均瑶依然去到了他热爱的工作环境中,从查出肠癌后仅一年,2004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商业奇才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年仅38岁。
王均瑶在自己住院期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总觉遗憾。后悔自己虽然在事业上荣获许多成功,但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太少。他习惯性的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淡,或许只有投身工作,才能让他自己忘掉自己内心的孤独吧。
结语
我们常常说,总是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顿悟。可是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只有奋斗,也需要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中那些美好而又琐碎的事。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然后好好去爱身边的人,说多了的那句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却也总是留下些许遗憾。那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还要记得,不要回头,向前看。
Q5: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中国合伙人》
地上是金灿灿的六便士,天空中却悬挂着一轮皎洁清冷的月亮,这一轮月亮就是梦想的化身。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获得了前进的方向,才有了坚持的力量,才有了超脱凡俗的高度。在不同人眼中,梦想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但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王均瑶便是依靠着年少时的梦想坚持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终成为温州商界传奇人物。
寻找“灯塔”
王均瑶少时家中贫困,再加上自己是第一个孩子,理应承担起对家中兄弟的照顾,便辍学经商,早早步入社会。十五岁那年,带着两个弟弟卖“不干胶”谋求生活。
后来正值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下海从商的浪潮,王均瑶目光尖锐,长远地看到其中利害,果断加入下海大军。几年下来,攒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敢于追梦
如顾城所言: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王均瑶带着一腔孤勇,直面黑暗,闯过荆棘。
上世纪90年代,偶然一次机会王均瑶与老乡包了一辆大巴回家过年。当时的大巴车并没有现在的舒适和便捷,这让他想起了在报纸上报道过的飞机,随口一说要是有飞机就好了。
说完后,同车的老乡听见了都取笑王均瑶痴人说梦,毕竟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连购买车票都很难,单凭王均瑶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子,坐飞机明显不现实。
但王均瑶并没有因为那些嘲笑和奚落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更加上了心,一个愈加清晰的想法——承包飞机,在他脑海中疯狂扎根,挥之不去。他认为自己值得去做这件事,并且一定能做好。
有心人终圆梦
从那之后,王均瑶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四处走访,探寻承包飞机的商机。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25岁的他找到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飞机的想法,这在当时令负责人诧异不已,因为在那之前,从未有人前来与他们洽谈过此类业务。
最后顺利敲定承包业务后王均瑶并没有停下休息,而是继续奔波忙碌,成功敲下一百多个图章,承包下第一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在当时轰动一时,以至于当年媒体用“温州农民兄弟胆大包天”来形容他的举动。次年,王均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公司。
众望所归,王均瑶成为中国承包飞机的第一人,承包飞机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一直传至国外,让世界都为之一震。
王均瑶成立公司后不久,又想办法开通了五十余条飞行航线,让坐飞机回家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切切实实地落在百姓的头上。如今的均瑶集团旗下航空公司已开通一百二十余条国内外航线,年运输旅客人次数现已达到千万。
事实证明,王均瑶的眼光足够长远,承包飞机绝非只是一时兴起,其中有着无限的商机与利润。后来媒体采访时王均金坦言,当初之所以能抓住航空业机遇,靠的正是温州人打拼天下的创业欲望。
毋庸置疑,王均瑶所取得的一切都是自己该得到的。无论是企业文化亦或者是人格品德,他都是十分优秀的存在,其不轻易言弃的意志更加快了他成功的脚步。试想倘若他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深厚的积累,没能战胜迷茫与磨练,那么所有自以为是的努力,都是缘木求鱼。对比之下,王均瑶的不放弃,不言弃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打造商业帝国
占据航空市场后,王均瑶的公司几年内便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扩张成长,顺应当时的改革大潮,逐渐形成了集团化经营管理。后来“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王均瑶决定填补国内奶制品的空白。
在乳业经营方面进行投资,寻找优质奶源,引进国外优秀技术,在全国开设乳业生产基地,这便是他在乳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后来依靠优良的品质,逐渐做大做强了乳业的品牌,同时又开展宾馆,汽车等其他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多元化。
20世纪末他决定到上海发展,在浦东征地200亩,作为均瑶集团总部,而后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收购了徐家汇的烂尾楼,独特眼光买下烂尾楼净赚1亿,成立无锡商业集团,慢慢拓展房地产业,一步步让均瑶集团走向一座座高峰。
心怀责任
苏洵曾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王均瑶便是一个这样的贤者,有着一颗仁义的心。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事业成就上,还有他所参加的活动中。
王均瑶非常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积极承担企业家的义务,积极投资慈善事业。他参加过“三峡光彩事业行”去支援三峡建设,去西部投资建设奶厂,给西部提供就业。多次对中国贫困地区进行人力物力支持保障。王均瑶作为杰出代表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其为国挣得的荣誉与名声,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国外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偏见。
英年早逝
20世纪初,在王均瑶三十多岁,正值青年,大展身手的时候,此时名利双收的王均瑶却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8岁。可他的奉献和给中国带来的价值之大,是难以估量的。
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多少人选择轻如鸿毛的走完世间,而又有多少人选择人生意义大于泰山的过完短暂的“弹指一瞬”,而这,不就正是印证是否献出自我力量、对社会做出贡献、展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吗?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王均瑶做到了,他的生命的每一刻都在发光发热,充满着意义。直至今日,人们谈起他仍记得他的辉煌成就,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奋发向前。
Q6:
2004年11月13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了"经济英雄"王均瑶的丧礼,当时有1000多名群众冒雨前来见王均瑶最后一面。大堂内悬挂的一对挽联,"忆当年胆大包天名震四海成改革英雄,看今朝英年早逝声撼神州得百年美誉",32个字,道尽了他灿烂辉煌而又因病早逝的一生。
中国包飞机第一人
王均瑶,1966年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一个贫穷家庭,一家7口全靠父亲出海打鱼为生。为了摆脱贫穷,16岁的他,便带着两个弟弟离开了村子,去外面闯荡。王均瑶脑子从小就很灵活,对算数也是特别的擅长。因此,离开村子不久后,他们靠着卖"不干胶"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的他们带着这笔钱下海经商。经过 几年的努力打拼,他们终于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同老乡们一起回老家过年,可他们没有买到火车票,于是一起包了辆大巴回家。一路上的颠簸不停,让疲惫不堪的王均瑶感叹"汽车真慢",听了这句话的老乡,挖苦起了王均瑶"飞机快,你可以包飞机回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乡们随意吐槽他的一句话,引发了他的想法——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飞机理论上应该可以承包。
当他把想法告诉同车老乡的时候,他们都嘲笑他荒诞不经,连飞机票都买不到的人,那来的本事去包飞机。当大家都把这当笑话的时候,只有王均瑶一人把它记在了心里,时刻暗示着自己一定要做成"包飞机"。过完春节后,王均瑶就马不停蹄地赶赴长沙,走进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长沙至温州的航线的想法。在听完他的想法后,民航局的工作人员都惊叹不已,毕竟从没有人跟他们谈过此类业务。
经过几番洽谈后和前后奔波,王均瑶成功了。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民航机从长沙飞往了温州,这是王均瑶承包线路来的第一次飞行,也是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第一次飞行。承包长沙到温州航线的第一年,王均瑶就挣了2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一鼓作气,短短的一个月内相继承包了400多个航班,并在1992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消息很快就遭到了国内外媒体的纷纷报道,他的举动让世人都为之感慨,他也因此赢得了"胆大包天"的个人品牌。
进军乳业,走品牌路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均瑶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中国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的报道,他的敏锐让他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改革开放必定会让中国在不久后富起来,那时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将不再满足于"量",而是过度于"质",而牛奶正是"质"的体现。说干就干,1994年,王均瑶成立了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王均瑶要求从牛奶生产基地到成品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并利用高科技技术大大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之后更是斥资上亿在湖北宜昌打造了一个年生产能力达80000吨、年产值达6亿元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有长远目光的王均瑶意识到乳制品在未来将会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要打破这一局面,唯有走品牌路线:品牌先行,赢利后到。之后,他在拍卖市场上以均价6.8万的价格获得了80辆市区出租车的经营权。他人都以为王均瑶进军出租车行业,而实际,他只是为了走品牌路线,提升品牌知名度。他把自家的品牌"印"在了出租车上,让司机都穿着有"均瑶"二字的统一的服装。随着出租车的满街跑,"均瑶"的品牌在温州已是家喻户晓。"品牌先行,赢利后到",航空、乳业带给了王均瑶丰厚的回报,年仅25岁的他便以115亿的身价成为了浙江首富。
买下烂尾楼净赚一亿
1999年,上海大开放,王均瑶将公司移到了上海,打算在上海闯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到上海不久后,王均瑶就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2002年,他以5.5亿元的价格拿下徐家汇的一栋烂尾楼。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王均瑶鲁莽的决定,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妙之举。
拿下烂尾楼的王均瑶,着手对它进行了改造,把它的地理位置价值发挥到最大。这座烂尾楼也在王均瑶的精明下"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的前身——金汇大厦。王均瑶也凭借此绝妙之举,净赚了一个亿。
因病早逝
作为出色的企业家,自然而然是要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均瑶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度担任了15个社会职务,其中不乏一些忙碌而又重要的,他也因此让自己丝毫没有可以片刻休息的机会。每天都像一台不知疲劳的机器,工作十几小时,作息也及其不规律。
2003年的一天,王均瑶因为肚子剧痛,便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食道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均瑶万念俱灰。回望王均瑶的创业生涯,多少的苦难他都熬过去了,如今因病而匆匆结束这一切,多少令人有点唏嘘。
他得病是过度操劳导致的,倘如当时肯全身而退,专心治病,控制住病情不是不可能的事。可他不想"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他放不下工作,放不下成为 "大陆李嘉诚"的理想。为此,他选择了继续工作。
2004年7月,因为病情的加重,王均瑶被送进了上海瑞金医院。不想让公司处于不利的王均瑶,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病情。不久后他进行了第一次的手术,身体变得明显的消瘦了,为了不让别人怀疑,他谎称自己最近是在减肥。
天妒英才,手术不久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了,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什么已经到终点了。之后不久,王均瑶就制定了遗嘱,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了两位弟弟。
2004年11月7日,王均瑶因患上癌症早逝,时年38岁。38岁——这个生命之花本该盛放的季节,王均瑶却猝然枯萎了。
关于王均瑶和王均瑶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王均瑶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湿度4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均瑶,以及王均瑶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Q1:
死亡是人人都想远离的,但即使积累了大量财富,仍旧逃不开死亡的魔掌,比如很多富豪仍旧会英年早逝。我知道的有三位,他们分别是中国前首富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他们都是在40岁左右去世的,虽然拥有钱财,但仍旧逃不开死亡。
中国前首富王均瑶在2004年病逝,因为患有肠癌,医治无效,年仅38岁。王均瑶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曾创办温州均瑶乳品公司,获得过"第十一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 为社会创造了很多财富,虽然寿命不长,但实现了人生价值,一生勤劳,操劳过度,因病早逝。
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也是因健康原因病逝,年仅37岁,是急性脑血栓。也是一位浙江的富豪商人,大家纷纷感慨,又一位王均瑶。南民是辞去公职经商的,需要极大的勇气放弃稳定的铁饭碗,经商后勤劳努力,闯出了一番天地,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虽然早逝,但生命的厚度足以弥补长度的不足。
2008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可以说非常的年轻,但疾病不分人,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同仁堂这种做药物的企业,也不能挽救自己的的董事长。所以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留有遗憾。
这些英年早逝的富豪告诉我们,健康最重要,生命最重要,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劳逸结合。财富可以创造,但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 ,以后的人生要开朗乐观的迎接挑战。
Q2:
他是均瑶集团的创始人,叫王均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8年,但是在38年里,他建立了三家上市公司,并且积累到了110亿资产留给了自己的17岁儿子。
用生命换来3家上市公司
王均瑶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非常落后的乡下,当时乡下的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幻想,那就是他还想成为一位飞行员。然而,由于家庭对他的学校没有支持,他只能停学回家。当然,他和一些朋友去了一家印刷厂当采购员。他开始时不时地做生意,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各地购买自粘胶。环游世界的过程中,王均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38岁患癌早早去世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与同乡几个伙伴在湖南长沙打拼。既然约好一起回家,却因为买不着火车票,正在一筹莫展时,就有人提出要包一辆大巴回温州。于是同行的几个伙伴租了一辆豪华大巴,坐车从长沙回到了温州。
在回家途中,王均瑶抱怨汽车开得太慢坐久了腰酸背痛,他的这个抱怨让同乡的一位好友听到之后,就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怎么不包飞机回家呢?这一句话一说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均瑶内心就开始想了起来,既然可以包大巴包船,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这一个想法一直在他脑海里徘徊,过完年他就直接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来到民航局了解相关的情况。当时他问民航局的领导,为什么不开通一条从温州到长沙的航班呢?他就向民航局的领导提出他要承包这一条航线。于是双方合作就开始进行了起来,温州到长沙的包机航线也终于开通了,王均瑶也成为了包飞机的第一人。
留下110亿给17岁儿子
可2004年王均瑶因劳累过度,不幸患上了肠癌,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恶化,那个时候的他事业已经达到了巅峰。但奈何身体扛不住,最终住进了上海的瑞金医院接受治疗,金钱已经买不了健康,在11月份的时候他还是英年早逝了,享年38岁。
可以说他是用健康换来了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温州均瑶乳品公司、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这三家上市公司。在他离世的时候,这三家公司的市值约110亿,他全部交给了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
Q3:
普鲁塔克曾说:“衡量人生的标准,要看是否有意义,而不是看起来有多长”。若在一个固定的生命长度里,一个人能有所作为,不负年华,那么人生自然就有了更好的意义。
但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里,生命的烛火燃烧到了终点,撒手人寰时身后余下无尽的悲凉,人生留下的意义是不是也就付之一炬了?
在中国的商业顶尖领域,早已不见王均瑶这个名字,但这个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的人,缔造的传奇至今许多人都无法超越。
他25岁时就靠一己之力成为浙江首富,38岁时却因劳累过度逝世,提起来只能说令人叹惋。所以,人生到底该十年如一日地拼命,还是见好就收,甘愿回归平淡呢?
少年生涯
王均瑶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为长子,王均瑶肩上总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自小就帮着父母照顾几个年幼的弟弟。
虽然出身贫寒,但王均瑶的眼光总是向上看的,他渴望走出小山村,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开拓自己的天地。这样的志气从没有被生活消磨殆尽过。
因为家里实在是一贫如洗的境况,王均瑶15岁时就辍学外出打工了。他进入温州当地一家印刷厂打工。
后来,他与厂里一位销售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成为了朋友,跟着师傅学习怎样推销东西。
两个人天南地北地跑业务、做推销,期间,王均瑶不断磨练自己,慢慢地也成为一个销售的能手,还拥有自己的关系网,能拿到许多企业订单。在工作中稍稍站稳脚跟后,王均瑶便将弟弟们从家里带出来做生意。
王均瑶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在商场上做得风生水起,渐渐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家里的生活也好了起来。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会在未来打拼出一片人人惊羡的高地。
包飞机创业
1990年,王均瑶和老乡一起坐大巴从长沙回温州过年,因为城市间路途遥远,坐大巴很不舒适,王均瑶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坐飞机回家就好了。”
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干脆包飞机回家好了,自由又舒服。”王均瑶一听,包飞机的大胆念头浮现在他脑海中,他觉得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做成了,那必定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王均瑶了解到民航局认为温州和长沙之间来往的人少,所以两地之间没有航线,但王均瑶却不这么想,身边有许多温州老乡到长沙打工的,要说客流量少没什么道理。
王均瑶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又不断从民航局打探消息,经过不懈的努力,王均瑶终于成功承包了第一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线。第二年,王均瑶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也就是温州天龙包机公司,成为了国内包机第一人。这在当时是引起各界轰动的事。
王均瑶的公司前后开通了五十多条航线,这印证了他的想法,承包飞机确实财富不断。公司也有过不断亏本的时期,但王均瑶始终都咬牙坚持,他相信民航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在他的坚持下,公司又从五十多条航线发展到了一百多条。
那时,王均瑶25岁,但已靠着发展民航赚到了115亿身家,成为浙江首富。谁能想到,他曾经只是个来自小山村的一穷二白的少年呢。
发展各行各业
年轻气盛的王均瑶并不想止步于民航业,他想打造的是一个丰富多彩,雄霸一方的商业帝国。
1993年,王均瑶发现乳品行业的商机,投身乳业经营,在全国各地建立乳业生产基地,创建温州均瑶乳品公司,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打造优质乳品。
当时,中国的乳品行业并无多少知名品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营养补给的需求又有大幅度的提升,王均瑶可以说是看准了市场的走向,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乳品公司越做越大,渐渐成为了知名品牌。1994年,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王均瑶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正在崛起。
集团拿下了温州出租车的经营权,又发展起宾馆业,多元、多产业的集团化经营格局形成。
1999年,王均瑶为了公司有更长足的发展,决定将公司总部迁到上海。他在浦东征地200亩,建设均瑶集团总部。从此,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在上海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的繁华都市生根发芽。
时光进入了20世纪,房地产成为一个香饽饽一般的发展领域,许多企业都选择进军房地产,企图从当中分得更多的市场资本,王均瑶也不例外。
2001年,他拿下了上海徐家汇的烂尾楼,正式宣布进军房地产。当时,那个地段的楼盘不被所有人看好,但经过王均瑶的改造和重建,原本荒凉的烂尾楼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让他狂赚了一亿多元。随后,均瑶集团又收购了无锡商业集团。
英年早逝
自从开始创业以来,王均瑶基本上都是在超负荷地工作,拼命地想让自己的公司发展到更大的规模,但永远都没有满足。
王均瑶是个商业奇才,但无限光辉的背后是连续多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不间歇工作,以及丝毫不规律的生活。
极大的工作强度最终还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3年,王均瑶得知自己患了肠癌,并且已到晚期,但他并未公开病情,而是留下遗嘱,拖着病体继续工作。
2004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商界奇才在医院病逝,年仅38岁。
王均瑶留下的商业帝国由弟弟们打理,他们不辜负哥哥的期望,不断让企业更加欣欣向荣。他留下了110亿元左右的遗产,让17岁的儿子继承,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想必会继承父亲的遗志,让他的商业帝国始终屹立不倒。
王均瑶在住院时回顾自己的一生,留下满腹遗憾,发出了后悔的感叹。后悔在于他深知这辈子是如何以乘风破浪之势收获许多成功,但他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他习惯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淡无趣,精神层面全然是一片荒地。到濒死之时,他才深感无力后悔。
王均瑶若还活着,兴许是和马云、王健林等辈齐名的商界大佬,但无奈逝者已矣,再多的惋惜也无法挽回一种陨落。
讽刺的是,最近王均瑶这个名字又被人摆到了潮头,起因在于他的妻子带着19亿的资产嫁给这位司机,有板有眼,不过已经被证明是谣言。
我们也许不甘平凡,种下一株花后就想种一个花园,有了花园之后又想要一片森林,如此这般永无止境,但物质的财富永远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只有精神才能在这世间永存。
有时不妨停下来,去嗅嗅这个世界的芬芳,充盈自己的内心,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为何不能给自己潇洒自在的日子呢?
Q4: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你已经年过古稀,回想起这一生关于自己的记忆,最让你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浙江首富王均瑶,堪称浙江商界巨子,38岁时就已坐拥38亿资产,可是他的生命却也永远停止在了这一刻。
创业契机——如何成为亿万富豪
1990年,王均瑶在和老乡相约一起回乡,因为城市之间距离遥远,交通工具选择和花费时间上面都显得十分的繁琐,需要消耗掉很许多精力和时间。王均瑶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坐飞机直接回家就好了。”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包一架飞机岂不是更好,那样多舒服啊。”谁知道朋友随口说的一句竟给了王均瑶一个创业的机会。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天马行空的事情,是因为人们有困扰,所以就会有所需求,而有需求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市场。
王均瑶起初先是去民航局了解了一下温州到长沙之间没有开设航线的原因,知道是他们认为两地之间人流来往较少,没有开设航线的必要。可王均瑶并不这样想,像自己这样的打工人比比皆是,只是客流量少这个理由并没什么道理。
王均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从民航局打探消息,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承包下了第一条从长沙飞往温州的航线。而后,王均瑶创办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名作温州天龙包机公司,王均瑶也随即成为了国内包机第一人,这在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更多的人发现了财富的道路,因此而备受启发。
王均瑶所在的公司在这之后累计开通了五十多条航线,即使公司有时候也会面临一些亏本的时期,但是因为王均瑶自身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个性,始终都在咬牙坚持着,继而公司的航线从五十多条上升到了一百多条,惠及了像曾经的他那样被回家所困扰着的人群。
那时的王均瑶也才25岁,却已经成为了身家115亿的浙江首富。
性格造就命运
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六零后,王均瑶是个地道的浙江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阶层,而王均瑶身为一家之长,他的肩上总是要比常人多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因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它从小就能够主动去帮助父母打点家里的一切琐事,帮忙照看几个尚且年幼的弟弟。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王均瑶的目光总是向上看的,他一直渴望能够走出去,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求属于自己的价值。相反的,这样的想法也并没有因为当时的生活窘境所消灭,他立下志气,一定会让自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王均瑶十几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当过相关印刷方面的销售,并且经常和厂里一位资历丰富的师傅学习相关技能,而后两人一起走南闯北的跑业务、拉客户。王均瑶不断的在逆境中磨练着自己,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关系网,事业也越来越蒸蒸日上。在事业上有了起色之后,王均瑶也不忘记带弟弟们出来一起打拼做生意。
也是因为他的不服输的干劲造就了他后来的成就。正巧当时碰上改革开放的好机会,王均瑶在商场上生意开始做的风生水起,渐渐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
跨行业发展,事业规模扩大
野心勃勃的王均瑶并不想止步于民航业,1993年,他优先发现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商机,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下,进而投身乳业行业,在全国各地建立乳制品制造生产基地,创建了名为温州均瑶乳品公司,并且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打造出各种相关品牌的优质乳品供国人饮用。
在当时的中国乳业发展并无多少起色,知名品牌少之又少,能够被消费者叫得出名字的寥寥无几,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幅度提升,王均瑶的商机发现的很是时候,很快就打开了国内的乳制品市场。
随后在王均瑶亲力亲为的经营之下,均瑶乳制品产业发展位居国内乳制品行业前列。1994年,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意味着他在商业上有了一席之地。
集团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收购看温州出租车的经营权,以及宾馆行业等。集团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产业经营模式。
病魔缠绕依然坚持工作
王均瑶从做销售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的成绩斐然,即使是身家过亿,却也事事亲为。可是光环的背后是他连续多年每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的不间歇工作,以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认真拼命工作的他,常常因为工作忘记吃饭、睡眠不足,这样的高强度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3年,王均瑶得知自己患了肠癌,已是晚期的他恍然发觉这一生并没有好好陪伴过妻子、孩子,他确实是想要在家陪伴他们,可是真正呆在家里又让他放心不下工作。
后来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王均瑶依然去到了他热爱的工作环境中,从查出肠癌后仅一年,2004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商业奇才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年仅38岁。
王均瑶在自己住院期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总觉遗憾。后悔自己虽然在事业上荣获许多成功,但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太少。他习惯性的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淡,或许只有投身工作,才能让他自己忘掉自己内心的孤独吧。
结语
我们常常说,总是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顿悟。可是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只有奋斗,也需要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中那些美好而又琐碎的事。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然后好好去爱身边的人,说多了的那句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却也总是留下些许遗憾。那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还要记得,不要回头,向前看。
Q5: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中国合伙人》
地上是金灿灿的六便士,天空中却悬挂着一轮皎洁清冷的月亮,这一轮月亮就是梦想的化身。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获得了前进的方向,才有了坚持的力量,才有了超脱凡俗的高度。在不同人眼中,梦想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但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王均瑶便是依靠着年少时的梦想坚持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终成为温州商界传奇人物。
寻找“灯塔”
王均瑶少时家中贫困,再加上自己是第一个孩子,理应承担起对家中兄弟的照顾,便辍学经商,早早步入社会。十五岁那年,带着两个弟弟卖“不干胶”谋求生活。
后来正值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下海从商的浪潮,王均瑶目光尖锐,长远地看到其中利害,果断加入下海大军。几年下来,攒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敢于追梦
如顾城所言: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王均瑶带着一腔孤勇,直面黑暗,闯过荆棘。
上世纪90年代,偶然一次机会王均瑶与老乡包了一辆大巴回家过年。当时的大巴车并没有现在的舒适和便捷,这让他想起了在报纸上报道过的飞机,随口一说要是有飞机就好了。
说完后,同车的老乡听见了都取笑王均瑶痴人说梦,毕竟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连购买车票都很难,单凭王均瑶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子,坐飞机明显不现实。
但王均瑶并没有因为那些嘲笑和奚落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更加上了心,一个愈加清晰的想法——承包飞机,在他脑海中疯狂扎根,挥之不去。他认为自己值得去做这件事,并且一定能做好。
有心人终圆梦
从那之后,王均瑶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四处走访,探寻承包飞机的商机。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25岁的他找到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飞机的想法,这在当时令负责人诧异不已,因为在那之前,从未有人前来与他们洽谈过此类业务。
最后顺利敲定承包业务后王均瑶并没有停下休息,而是继续奔波忙碌,成功敲下一百多个图章,承包下第一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在当时轰动一时,以至于当年媒体用“温州农民兄弟胆大包天”来形容他的举动。次年,王均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公司。
众望所归,王均瑶成为中国承包飞机的第一人,承包飞机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一直传至国外,让世界都为之一震。
王均瑶成立公司后不久,又想办法开通了五十余条飞行航线,让坐飞机回家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切切实实地落在百姓的头上。如今的均瑶集团旗下航空公司已开通一百二十余条国内外航线,年运输旅客人次数现已达到千万。
事实证明,王均瑶的眼光足够长远,承包飞机绝非只是一时兴起,其中有着无限的商机与利润。后来媒体采访时王均金坦言,当初之所以能抓住航空业机遇,靠的正是温州人打拼天下的创业欲望。
毋庸置疑,王均瑶所取得的一切都是自己该得到的。无论是企业文化亦或者是人格品德,他都是十分优秀的存在,其不轻易言弃的意志更加快了他成功的脚步。试想倘若他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深厚的积累,没能战胜迷茫与磨练,那么所有自以为是的努力,都是缘木求鱼。对比之下,王均瑶的不放弃,不言弃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打造商业帝国
占据航空市场后,王均瑶的公司几年内便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扩张成长,顺应当时的改革大潮,逐渐形成了集团化经营管理。后来“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王均瑶决定填补国内奶制品的空白。
在乳业经营方面进行投资,寻找优质奶源,引进国外优秀技术,在全国开设乳业生产基地,这便是他在乳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后来依靠优良的品质,逐渐做大做强了乳业的品牌,同时又开展宾馆,汽车等其他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多元化。
20世纪末他决定到上海发展,在浦东征地200亩,作为均瑶集团总部,而后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收购了徐家汇的烂尾楼,独特眼光买下烂尾楼净赚1亿,成立无锡商业集团,慢慢拓展房地产业,一步步让均瑶集团走向一座座高峰。
心怀责任
苏洵曾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王均瑶便是一个这样的贤者,有着一颗仁义的心。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事业成就上,还有他所参加的活动中。
王均瑶非常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积极承担企业家的义务,积极投资慈善事业。他参加过“三峡光彩事业行”去支援三峡建设,去西部投资建设奶厂,给西部提供就业。多次对中国贫困地区进行人力物力支持保障。王均瑶作为杰出代表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其为国挣得的荣誉与名声,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国外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偏见。
英年早逝
20世纪初,在王均瑶三十多岁,正值青年,大展身手的时候,此时名利双收的王均瑶却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8岁。可他的奉献和给中国带来的价值之大,是难以估量的。
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多少人选择轻如鸿毛的走完世间,而又有多少人选择人生意义大于泰山的过完短暂的“弹指一瞬”,而这,不就正是印证是否献出自我力量、对社会做出贡献、展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吗?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王均瑶做到了,他的生命的每一刻都在发光发热,充满着意义。直至今日,人们谈起他仍记得他的辉煌成就,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奋发向前。
Q6:
2004年11月13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了"经济英雄"王均瑶的丧礼,当时有1000多名群众冒雨前来见王均瑶最后一面。大堂内悬挂的一对挽联,"忆当年胆大包天名震四海成改革英雄,看今朝英年早逝声撼神州得百年美誉",32个字,道尽了他灿烂辉煌而又因病早逝的一生。
中国包飞机第一人
王均瑶,1966年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一个贫穷家庭,一家7口全靠父亲出海打鱼为生。为了摆脱贫穷,16岁的他,便带着两个弟弟离开了村子,去外面闯荡。王均瑶脑子从小就很灵活,对算数也是特别的擅长。因此,离开村子不久后,他们靠着卖"不干胶"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的他们带着这笔钱下海经商。经过 几年的努力打拼,他们终于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同老乡们一起回老家过年,可他们没有买到火车票,于是一起包了辆大巴回家。一路上的颠簸不停,让疲惫不堪的王均瑶感叹"汽车真慢",听了这句话的老乡,挖苦起了王均瑶"飞机快,你可以包飞机回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乡们随意吐槽他的一句话,引发了他的想法——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飞机理论上应该可以承包。
当他把想法告诉同车老乡的时候,他们都嘲笑他荒诞不经,连飞机票都买不到的人,那来的本事去包飞机。当大家都把这当笑话的时候,只有王均瑶一人把它记在了心里,时刻暗示着自己一定要做成"包飞机"。过完春节后,王均瑶就马不停蹄地赶赴长沙,走进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长沙至温州的航线的想法。在听完他的想法后,民航局的工作人员都惊叹不已,毕竟从没有人跟他们谈过此类业务。
经过几番洽谈后和前后奔波,王均瑶成功了。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民航机从长沙飞往了温州,这是王均瑶承包线路来的第一次飞行,也是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第一次飞行。承包长沙到温州航线的第一年,王均瑶就挣了2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一鼓作气,短短的一个月内相继承包了400多个航班,并在1992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消息很快就遭到了国内外媒体的纷纷报道,他的举动让世人都为之感慨,他也因此赢得了"胆大包天"的个人品牌。
进军乳业,走品牌路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均瑶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中国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的报道,他的敏锐让他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改革开放必定会让中国在不久后富起来,那时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将不再满足于"量",而是过度于"质",而牛奶正是"质"的体现。说干就干,1994年,王均瑶成立了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王均瑶要求从牛奶生产基地到成品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并利用高科技技术大大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之后更是斥资上亿在湖北宜昌打造了一个年生产能力达80000吨、年产值达6亿元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有长远目光的王均瑶意识到乳制品在未来将会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要打破这一局面,唯有走品牌路线:品牌先行,赢利后到。之后,他在拍卖市场上以均价6.8万的价格获得了80辆市区出租车的经营权。他人都以为王均瑶进军出租车行业,而实际,他只是为了走品牌路线,提升品牌知名度。他把自家的品牌"印"在了出租车上,让司机都穿着有"均瑶"二字的统一的服装。随着出租车的满街跑,"均瑶"的品牌在温州已是家喻户晓。"品牌先行,赢利后到",航空、乳业带给了王均瑶丰厚的回报,年仅25岁的他便以115亿的身价成为了浙江首富。
买下烂尾楼净赚一亿
1999年,上海大开放,王均瑶将公司移到了上海,打算在上海闯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到上海不久后,王均瑶就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2002年,他以5.5亿元的价格拿下徐家汇的一栋烂尾楼。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王均瑶鲁莽的决定,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妙之举。
拿下烂尾楼的王均瑶,着手对它进行了改造,把它的地理位置价值发挥到最大。这座烂尾楼也在王均瑶的精明下"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的前身——金汇大厦。王均瑶也凭借此绝妙之举,净赚了一个亿。
因病早逝
作为出色的企业家,自然而然是要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均瑶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度担任了15个社会职务,其中不乏一些忙碌而又重要的,他也因此让自己丝毫没有可以片刻休息的机会。每天都像一台不知疲劳的机器,工作十几小时,作息也及其不规律。
2003年的一天,王均瑶因为肚子剧痛,便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食道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均瑶万念俱灰。回望王均瑶的创业生涯,多少的苦难他都熬过去了,如今因病而匆匆结束这一切,多少令人有点唏嘘。
他得病是过度操劳导致的,倘如当时肯全身而退,专心治病,控制住病情不是不可能的事。可他不想"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他放不下工作,放不下成为 "大陆李嘉诚"的理想。为此,他选择了继续工作。
2004年7月,因为病情的加重,王均瑶被送进了上海瑞金医院。不想让公司处于不利的王均瑶,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病情。不久后他进行了第一次的手术,身体变得明显的消瘦了,为了不让别人怀疑,他谎称自己最近是在减肥。
天妒英才,手术不久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了,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什么已经到终点了。之后不久,王均瑶就制定了遗嘱,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了两位弟弟。
2004年11月7日,王均瑶因患上癌症早逝,时年38岁。38岁——这个生命之花本该盛放的季节,王均瑶却猝然枯萎了。
关于王均瑶和王均瑶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王均瑶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紫外线很弱